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业部门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29 11:32: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5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业部门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业部门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通知

农办市[2012]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农机、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公安部 国家保密局 国家密码管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通字[2007]43号)、《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督检查反馈意见书》(公信安检字[2011]056号)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部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加快,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资源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但由于信息网络安全漏洞的客观存在,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始终是信息系统运行的严重威胁。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对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对我国信息网络系统的攻击、渗透活动日益猖獗。同时,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专属经济区护渔维权行动等影响,农业部门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因此,要切实提高农业部门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以良好的信息网络安全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今后凡新建、改建、升级的信息系统,要首先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评审机构确定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依据所定级别,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标准要求,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安全保护措施,认真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各项要求,不符合信息网络安全要求的系统不应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同时应以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为突破点,借助金农工程等信息化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信息资源配置,逐步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以降低单个系统的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成本,提升信息网络整体安全水平,力争将农业电子政务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强协作,形成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合力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要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或单位。我部将强化农业行业信息安全指导,组织相关单位提供必要的定级咨询、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体系设计等信息安全服务。省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公安、保密等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系统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并加强对省以下农业部门信息网络安全的指导工作。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网络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网络安全执法检查工作。要充分借助公安机关执法工作推动力强的优势,以查促查、以查促改、以查促管,切实抓好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四、尽快完成信息系统定级整改工作

  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要抓紧完成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评定和报备工作,并按对应等级防护要求实施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在第三级(含)以上的信息系统,应按照当地公安机关的统一要求,适时聘请经公安部门认定的网络安全测评机构进行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并实施进一步整改。测评整改情况应及时报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按公安部要求,各行业应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联络员制度。请你单位明确一名处级干部担任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联络员,并于5月31日前,将加盖单位公章的报名表(见附件),通过传真方式报送至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联系人:徐佳男  王平

  电话:010-59191507、59191614、59192395(传真)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邮编:100125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信息化推进处

  

  附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联络员报名表》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附件: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联络员报名回执

  单位名称(盖章):

   姓名
职务
移动电话
办公电话
E-mail




  注:请于5月31日16:00前,将报名回执传真至010-59192395


附件:
农办市〔2012〕12号.CEB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CYJJXXS/201205/t20120525_2636650.htm


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有机结合的通知

审计署


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有机结合的通知
审计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各特派员办事处,驻国务院部门审计局:
为贯彻最近署在长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推行从帐户入手审计的基础方法,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根据署领导要求,特作如下通知:
一、各级审计机关在开展投资审计工作中,应将国家重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包括地方财政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视同财政预算执行单位,积极试行从银行帐户入手审计的基础方法,从源头上把握建设资金的来龙去脉,检查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国家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减少损
失浪费,促进加强投资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求各级审计机关今年下半年都要积极试行,认真总结经验,年底前将召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业会议组织交流。
二、国家建设项目预算执行与决算的审计,与各级财政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密切相关。检查监督国家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是深化财政预(决)算审计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投资审计工作中,紧紧抓住两者在审计内容方面的结合点,以及投资项目审计规范要求的其他重点内
容,深入开展审计,努力作到重点投资项目审计与财政预(决)算审计有机结合,紧密衔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三、在认真执行上述两项要求的基础上,各级审计机关可把今年重点项目审计成果,纳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以使政府了解国家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
以上通知,请研究贯彻执行。



1997年8月1日

河北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实施细则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13〕第6号





《河北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实施细则》已经2013年7月16日省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张庆伟

2013年7月29日



河北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河北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在本省海域内停泊、航行、作业的船舶及其生产作业人员。

军用船舶、公务船舶、外国籍船舶和国家另有规定的其他船舶及其生产作业人员除外。

第三条 各级公安边防机关负责本辖区内的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交通运输、渔业等有关行政部门和海事、海关等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公安边防机关实施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

第四条 出海船舶及其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出海船舶户口簿》、《出海船民证》(以下统称出海边防证件)。

第五条 出海船舶在依法向有关行政部门领取相关证件后,其所有人或者船长应当持单位、个人的身份证明和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清晰显示船名船号的船体两舷正面五寸照片等材料,向船舶所在地公安边防机关申请办理户籍注册,领取《出海船舶户口簿》。

第六条 除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或者《船员服务簿》的外,出海生产作业人员应当持个人的身份证明或者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和四张一寸免冠照片等材料,向船舶所在地公安边防机关申请领取《出海船民证》。

第七条 公安边防机关应当在出海边防证件办理场所和相关网站公示证件办理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等信息,建立健全网上服务平台,开展和提供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 公安边防机关办理出海边防证件时,对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人,应当在15日内发放相关证件,能够即时发证的即时发放;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人,应当当场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依法作出不予发放出海边防证件的书面决定。

第九条 公安边防机关发放出海边防证件不收取费用。

第十条 出海边防证件应当标注有效期。

《出海船舶户口簿》和长期从事出海生产作业人员的《出海船民证》的有效期为4年;临时从事出海生产作业人员的《出海船民证》的有效期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一条 已经领取出海边防证件的人员在证件有效期间发生《河北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条例》规定的不予发放出海边防证件的情形后,公安边防机关应当依据职权阻止其出海,并注销其出海边防证件。

第十二条 公安边防机关对出海边防证件实行年度审验制度。未经年度审验的证件无效。

第十三条 出海边防证件应当妥善保管和随船携带,不得涂改、伪造、冒用、出借。

对涂改、伪造、冒用、出借的出海边防证件,公安边防机关应当及时收缴。

第十四条 出海边防证件丢失、损毁或者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持有的,出海船舶的所有人、船长或者生产作业人员应当分别持本细则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向船舶所在地公安边防机关申请补领或者换发相关证件。

第十五条 出海船舶灭失或者持有《出海船民证》的人员死亡的,公安边防机关应当及时注销其出海边防证件。

第十六条 出海船舶进出港口、码头或者其他停泊点时,船长或者其委托的船上生产作业人员、船舶代理企业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向当地公安边防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船舶签证点办理边防签证,登记船舶航线、船上人员数量、货物名称和进出时间等情况:

(一)渔业船舶每半月进出船籍港次数在三次以上的,每半月办理一次边防签证;渔业船舶每半月进出船籍港次数在二次以下或者进出非船籍港的,按航次办理边防签证;

(二)旅游船、旅游快艇、水上摩托车等旅游(休闲)用船舶每周办理一次边防签证,其他客运船舶和拖轮每半年办理一次边防签证;但以上船舶的航线或者航行海域改变的,在改变后即时重新办理边防签证;

(三)其他船舶按航次办理边防签证。

第十七条 出海船舶按航次办理边防签证的,应当在驶入港口、码头或者其他停泊点后及时报告当地公安边防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船舶签证点,即时或者最迟在6小时内办理边防签证;驶出港口、码头或者其他停泊点时,应当在驶出前6小时内办理边防签证。

第十八条 沿海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小型船舶的监督管理措施,确定相关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对当地的小型船舶编刷标识和号码。

公安边防机关应当对小型船舶的标识和号码登记存档,并依法做好日常治安管理工作。

小型船舶的标识和号码应当保持字迹清晰,不得遮盖、涂改。

第十九条 船舶修造企业或者个人应当建立健全出海船舶建造、改造、拆解和修理业务的档案管理制度,准确记录相关业务开展情况。

船舶修造企业或者个人修理因碰撞受损的船舶,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边防机关报告。

第二十条 违反本细则第五条、第六条、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公安边防机关依照《河北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公安边防机关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二条 公安边防机关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时,公安边防派出所可以作出警告、一千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公安边防大队可以作出警告、一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公安边防支队可以作出警告、三万元以下罚款、吊销出海边防证件的处罚。

第二十三条 公安边防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依法扣押船舶的保管措施,妥善保管被扣押的船舶,船舶的所有人、船长和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予以协助。

第二十四条 公安边防机关在依法作出吊销出海边防证件或者对出海生产作业人员处以二千元以上罚款、对出海船舶处以一万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向当事人告知其依法享有的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公安边防机关应当依照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的有关规定组织听证。

当事人对公安边防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船舶,是指在海域内使用的各类机动、非机动船舶,但是船舶上装备的救生艇筏和长度不足五米且非用于海上生产经营活动的艇筏除外;

(二)船舶所在地,是指船舶所有人户籍所在地、船籍港所在地或者船舶经常停靠地;

(三)船籍港,是指船舶办理所有权登记的港口。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